超融合Server SA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ServerSAN
查看: 37241|回复: 0

VMware VSAN全球发展迅猛 存储行业变革大幕开启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发表于 2-1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VSAN发展迅猛_副本.jpg
2014年3月,VMware推出首款软件定义存储产品VMware Virtual SAN。由于直接嵌入到VMware vSphere内核,VMware VSAN管理程序提供一种全新的聚合式虚拟化管理程序储存,成为VMware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8月8日,负责VMware VSAN研发的VMware全球研发高级副总裁范承工来华和媒体沟通VSAN最新进展。据介绍,在正式发布之后的前100天,VMware VSAN在全球已经收获300家客户,销售额突破千万美元。范目前在VMware负责定义软件定义存储与数据研发的工作,在过去6年他同时也在EMC工作过,负责创建了EMC及VMware中国研发中心。

“VMware VSAN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原因在于这个解决方案将服务器冗余空间统一管理起来提供存储空间,同时与vSphere虚拟机管理相结合,节省成本、简化管理,对客户而言的确是一个有诱惑力的解决方案,只要使用上它,就会知道它带来的巨大好处。”范承工说。

VMware VSAN应运而生

据了解,VMware在2014年围绕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混合云和终端用户计算三大核心战略展开市场攻势。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战略今年将是更加开阔的战场,推进和部署下一代数据中心所需先进的网络虚拟化NSX和存储虚拟化VSAN将是新前沿。换句话说,NSX和VSAN能否重演vSphere好戏非常重要。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有三个关键的需求:包括将资源进行抽象化,池化抽象资源,以及自动分配那些存储池内资源的能力。然而,创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大难题是存储。所有的客户用存储实际上都有一个非常不方便的地方,因为存储传统上无论是SAN还是NAS的存储,他们都有自己存储管理的定义。现在的存储模式是做一个物理存储,上层在建虚拟机的时候,可以选择物理存储这个区域来存储虚拟的东西,但我们认为这种办法使得客户对存储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很完美。”范承工说。

而VMware VSAN的本质在于帮助客户摆脱对共享式物理存储机制的依赖。它能够创建出一套虚拟存储阵列,并将运行着VMware ESXi的服务器集群中的磁盘和固态盘融合为资源池。因此,当客户使用VSAN之后,就可以对存储给出任何要求,无论是对容量的要求、对速度的要求、对数据保护的要求,我们都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动态地做出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

实际上,VSAN真正的要点是将物理的存储资源转化成虚拟的存储资源池,物理存储资源是存储虚拟化的基础。范承工表示,使用VMware VSAN,使得客户对存储的产生和管理大大提供了灵活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硬件的利用效率。也就说,通过集中管理行业标准的x86服务器内的内部磁盘与闪存设备,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硬件经济性。客户在不中断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容量或性能需求小批量向其VSAN集群中添加磁盘或节点,从而避免大量前期成本。正是这种管理架构的改变,使得客户能够自动化的调配,减少手动流程,简化以往复杂的更换管理、存储配置与容量规划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VSAN是直接置入VMware vSphere内核,提供新一代聚合式虚拟化管理程序存储功能。该软件集中管理行业标准x86服务器的内部磁盘与闪存设备,实现出色且灵活的虚拟机共享存储。根据内部基准测试,VMware Virtual SAN在32节点集群上的读取性能高达200万IOPS(输入输出操作/每秒)1,读写性能为640,000 IOPS2。

存储行业变革大幕开启

范承工表示,存储行业在过去25年时间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5年以前大多数存储都是在计算机里面的,每一个机器带都自带存储。25年前EMC实际上是第一家发明了SAN的公司,可以把存储放在网络上来让大家共享存储,所以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展;之后再过了十年,这个时候不仅仅能够把存储放在网络上,而且可以通过File文件的形式让多个用户同时共享。因此,在过去25年当中存储行业从无到有,成了一个规模非常巨大,给客户带来巨大利益的行业,每年存储的硬件就有350亿到4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外部存储系统相对于服务器内部的存储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它的利用率可以更高,每一个服务器有自己的存储,有的用的多、有的用的少,但把它放在一块儿让大家分享利用率会更高;第二是它的管理更容易;第三是它一旦成为自己的行业以后技术发展也会非常快,里面有更先进的数据服务可以提高存储的性能和功能。”他说。

但是,在过去的5年里业界看到两个比较大的改变:第一是随着闪存存储的发展,客户越来越多地在想怎么样能够重新更好地利用其服务器上的存储,因为服务器存储对他们来说更便宜,只需要加硬盘就可以增加容量,而不是加整体的硬件;第二是整个硬件的集成是一个大的趋势;第三闪存速度更快,离运算越近存储功能越好;第四服务器上CPU的核越来越多,花一两个核来管理存储并不困难;第五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以及在服务器网络之间比较分布式计算也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事实确实如此,国外的Wikibon评估显示,企业存储市场整体只有3.9%的年增长率,传统的企业存储在2013年虽然还占据95%的份额,但接下来的10年将持续下降,下降幅度是16.7%。而企业Server SAN存储将以40.9%的速度野蛮增长,当然,超大规模的Server SAN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成长。照此估算,5年后Server SAN存储的收入将超过传统的存储(包括现在的SAN,NAS,DAS)。

“随着这几个大趋势的发展,大家都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外部存储和服务器存储能够重新整合在一块儿。而VMware VSAN就应运而生,可以把SSD和HDD整合成一个高性能、高功能的一个企业级存储。”范承工说。

据介绍,VMware VSAN已经明确了三大市场主攻方向:首先是VDI(虚拟桌面系统)是其主要进军路线。VSAN将作为推荐方案,帮助用户解决“启动风暴”难题(即成千上万虚拟系统同时启动所带来的资源压力)、而无需投资购置昂贵的全闪存阵列产品。

其次是测试与开发领域,这类任务往往能够从主存储体系内有效剥离出来,弹性虚拟阵列应该足以满足开发人员的工作需求;最后是灾难恢复领域,很多企业为其灾难恢复站点设置了副本阵列,但高昂的支出令用户们怨声载道。相比之下,利用虚拟阵列作为故障转移机制能够帮助客户们解决这一烦恼。

VMware VSAN的下一步

VMware VSAN发布之后,其实业界有“狼来了”的观点,很多人都好奇VSAN的定位是什么?它会和传统的存储厂商产生直接的竞争吗?对此,范承工表示,整个存储市场足够大, VSAN基于vSphere环境构建,它所消费的对象是vSphere的DK。它最大的优势是已经内置在vSphere中,现在绝大多数服务器已经有vSphere的Hypervisor,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想使用VSAN就不用重新安装一个产品,只要购买了许可证之后,开启这个功能模块就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VSAN真正的要点是将物理的存储资源转化成虚拟的存储资源池,物理存储资源是存储虚拟化的基础。这就好比是服务器虚拟化,并不是要替代物理的服务器,而是要提升物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

“我们现在只是应用在VSphere的场景,和传统存储厂商的虚拟化不同,大家有不同的目标客户,他们是卖给存储的用户,我们是卖给VSphere的用户,市场上各有不同的玩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目前,VSphere的存储市场大概有一百亿美元。因此,未来即使做到了VSphere存储市场三分之一的市场,也就三四十亿美元的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让大家一起来竞争。”他说。

范承工表示,存储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层最下面一层是数据的存储;第二层是数据上面的服务;第三层是数据管理,这三层很大意义上概括了一个存储系统的功能,如果打开任何一个存储系统,无论是EMC、NetApp还是IBM、HP的存储,客户花钱买这些存储就是做这三件事,第一把数据放在里头而且能够使它不丢失;第二在上面能够进行很好的使用;第三把数据阵列很好的管理起来。

而软件定义的存储,就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三层功能通过软件的形式实现,而且使它能够和硬件的购买和采集能够分离出来。对于VMware而言,长远来看就是实现软件来管理存储,首先把已经使用VSphere的存储客户管理起来,接下来在存储的其他两层也通过软件来进行管理。因此,VMware会继续对所有的存储的技术进行最好的支持,把能够提供给VSAN的功能也会提供给其他所有的存储厂商一起来使用。

他表示,VMware的长期目标是支持所有硬件,无论拿什么样厂家的服务器,买什么样的硬盘我们都支持,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VMware对外发布的硬件兼容的列表里,目前主流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基本上都包括了,VMware还和这些服务器厂商进行了完整的测试,使得他们能够很好的进行VSAN的适配。

“VMware是一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公司,我们认为在将来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中,存储和计算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整个的数据中心组成部分可能会重新改写。未来我们仍将专注在VSphere环境中,VMware VSAN 6.0版本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布,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使得VMware VSAN未来更加完善。”范承工最后说。

作者:CBI申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